当前位置: 首页 > 教育

985硕士因本科双非求职被拒,不被看好的“逆袭者”,将何去何从

历年考研生中,来自双非院校的考生约占65%-70%。把考研当成逆袭的机会,已经成为双非院校本科生共同的目标。这些心愿得偿的逆袭者,研究生毕业后就业情况却不容乐观。

随着高等教育不断扩招,本科生规模不断壮大,研究生培养人数也超出了用人单位的招聘需求。眼下光博士研究生人数就达到了60万,成为当下科研主力军,硕士学历毕业生很难进入科研单位,只能到国内的名企大厂寻求就业机会。

这些企业掐尖招生,对应聘者的学历要求几近苛刻。不光最高学历要达标,第一学历也成了筛选简历的“无形门槛”。



985硕士因本科双非求职屡次被拒,不被看好的“逆袭者”将何去何从

小高(化名)是某985大学的应届硕士毕业生,本科就读于四川一所双非院校,拼尽全力才成为同学和老师眼中的逆袭者。本以为能够就此改命,结果命运好像跟他开了个玩笑,读研对于他来说好像读了个寂寞。

秋招期间他投递的简历,很多都石沉大海。他曾亲眼看到一家互联网大厂HR收到他简历后,在上面标注了“双非”二字, 然后就丢到一边石沉大海了。



另一位研究生同学,实习经历和获得奖学金的次数没有小高多,但是因为本科是211高校,同样投简历,受到面试邀约明显比小高多。

好不容易有一家公司发来面试邀约,结果HR看到他本科就读于双非后,就不愿意深聊了,仅5分钟就结束面试,其他应聘者平均面试时间都在15分钟以上。



小高本来以为获得面试机会就有机会展示自己的能力,现在发现自己还是太年轻了。后来有学长学姐告诉他,现在互联网头部企业,只招本硕都是985、211的研究生,所以他被拒绝是情理之中的事。只能尝试投递一些中小型企业,或许还有机会。

和小高有相似经历的学生不在少数,他们以为能考进985大学读研,就能成为竞争中的佼佼者,事实证明人外有人天外有天。他们自认为能力不比本硕都985、211的同学差,难道就因为本科院校不够优秀,就要低人一等吗?



官媒再次呼吁,扭转唯名校论、唯学历论的招聘导向

在互联网大厂人力资源部工作的刘女士(表示),每年招聘季都会收到海量大学生投来的简历,她的工作主要是负责简历筛选,然后交给领导判断是否有机会参加面试。



公司为了提高招聘效率,不可能为了一个岗位,面试成千上万的应聘者。只能通过毕业院校、学历水平和从业经验简单筛选出最适合的候选者进入面试。

如果投简历的研究生比较多,自然会优先考虑985、211研究生,其次再用第一学历筛一遍。只有实践经验特别出众的应聘者,才不会被学历所限制。虽说有掐尖招聘的嫌疑,但是哪个单位不愿意聘用最优质的人才?



大学生表示,用最高学历水平以及毕业院校来筛选简历无可厚非,但是用第一学历筛选就不太合理。这无异于否定学生的努力,是学历歧视,更是违背教育政策的表现。

官方几次三番重申没有第一学历的概念,企业就不应该将其作为“无形的门槛”。官媒多次呼吁用人单位不要过度依赖第一学历来招聘,甚至下发文件要求扭转“唯名校论”的做法,可惜现在只有公务考试能做到,就连事业单位和国企都做不到,民企实施效果就更不理想了。



事实证明,大学生不能把考研当成唯一的出路

通过互联网大厂HR的解释来看,短时间内改变大环境很难,即使第一学历门槛从有形变为无形,仍旧难以彻底消除。用人单位也是受大环境所迫,才出此下策,大学生只能从自身做起,改变不了大环境就努力去适应环境,而不是怨天尤人。



无论是专科生还是本科生,亦或者研究生,找工作都需要一定的耐心,不要指望投递简历就会被用人单位火速录用,无论工作是否出色,都能一直干到退休。

大学就是一个小型社会,学生读大学期间就要有意识的为就业做好打算,积极积累实践经验,顺便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。而不是盲目考研,以为有了名校学历就一劳永逸了。



学历从某种程度来看,确实是有助于找到好工作,但是二者未必成正相关,具体还要看学生自己。投简历失败几次不要紧,屡次失败也不要气馁,适当调整自己的投递方向,寻找最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。只有你是千里马,总会遇到属于自己的伯乐。

今日话题:如何看待招聘单位“无形的学历门槛”?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。

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,欢迎分享和收藏!更多精彩内容就在下一期。

(图片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)

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甘肃生活网立场,转载请注明出处
转发到:
拓展阅读
阿里云服务器
腾讯云秒杀
Copyright 2003-2024 by 甘肃生活网 gsh.dcxinwen.cn All Right Reserved.   版权所有